安永就企業合規舉行研討會,與會的美國政府前合規諮詢顧問陳永惠談及以過往擔任顧問的經驗。她亦探討了各地政府在跨國貿易情況緊張的情況下,是否會加強執法,以及貿易為中外企業帶來的合規風險。
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跨境貿易風險大增。美國司法部前合規顧問陳永惠提醒,中國企業進行跨境貿易時,尤其中美貿易,往往忽略企業涉足不同形式的跨境商貿活動,實際受限於多國法規。她舉例,單是定期傳送電郵予美國客戶、使用美元為交易貨幣,已令企業受美國法規所限。
她指出,若美國司法部懷疑企業觸犯刑事罪行,提訴前必須檢視企業的合規方案、風險緩解措施是否有效,故她建議進行跨境貿易的企業應制訂完善的合規制度,並不止留意當時最受關注的風險(例如貿易),而應全面檢視如環境合規、性騷擾的風險。

同場的安永法證及誠信合規服務亞太區主管Emmanuel Vignal表示,中國企業近年已改變對合規要求的態度,相比以往視之如禁忌(Taboo),現時企業及其供應商、生產商等皆更主動、更準備充足地接受合規檢查。
根據安永的《2018年全球詐騙調查》結果顯示,全球只有一成二受訪者表示,十分了解或很了解美國司法部關於評估企業合規計劃的指引文件。安永法證及誠信合規服務亞太區主管Emmanuel Vignal表示,調查結果反映企業無意識到合規環境不斷變化,這種缺乏意識的情況令人擔憂。
另外,出席圓桌會議的方達律師事務所指出,中國企業在2017年至2018年最常因反貪污、反壟斷及反洗黑錢條例,受到境外執法影響。
事務所也認為,中國企業應要加倍注意在海外進行貿易,不代表相同法律亦能跨境適用,因此在投資境外「一帶一路」國家時,必須加強防範及控制風險。
安永表示,除了貿易爭議外,科技日新月異及大量數據累積,導致商業模式出現變化,亦使合規風險變得更複雜。
與會的方達律師事務所主管政府執法調查及企業合規業務的合伙人尹云霞提醒,數據跨境令企業面對另一重挑戰,該行有份參與的研究發現,2017年企業有將訊息伺服器轉移至中國境內的趨向。她預期內地即將公布有關《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的內容,若在內地有營運業務的中外企業,被點名為關鍵信息基礎設施(CIIO),其伺服器就很可能必需移至中國境內。但屆時與美國法律有否牴觸,則須待《條例》正式出台。
(2018年9月3日,資料來源: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