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美7月貿易逆差升1成 對華創新高

美國2,000億美元關稅「靴子」最快今日(6日)正式落地之際,美國公布7月貿易逆差按月擴大近1成至501億美元,期內對華逆差更擴大至破紀錄的368億美元。

消息指白宮官員對華政策仍存在分歧,目前以鷹派佔上風;分析普遍認為新一輪2,000億美元關稅會分階段落實,但對各階段規模有不同看法。

美國商務部公布,7月貿易逆差為501億美元(6月修正為逆差457億元),創5個月來新高,按月擴大約9.5%,為2015年以來最大升幅,主因是大豆和民航客機的出口減少,加上進口創新高,反映貿易狀況可能拖累美國第三季經濟增長。

期內,美國對華逆差更擴大至破紀錄的368億美元,按月增加10%,由於正值美國擬對額外2,0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數據備受關注。

免衝擊過大 料分階段落實

外電早前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計劃在今日,美國對總值2,0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的公眾諮詢期結束後,馬上落實有關措施。但因美國官員對華政策仍存在分歧,特朗普尚未作出決定。

而據英國廣播公司(BBC)最新報道指,目前以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和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為代表的對華鷹派佔有上風。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貿易代表此前公布的2,000億美元徵稅清單所列商品涵蓋範圍廣泛,涉及逾6,000項中國貨,且包括各類日用消費品,如凍肉食品、家具、衣飾手袋、寵物食品、棒球手套等。

分析普遍認為,此輪關稅會分階段落實,以避免對市場造成過大衝擊。

美國智庫卡托研究所貿易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萊斯特(Simon Lester)認為,美國首輪針對500億美元中國商品的關稅措施是分期執行,所以這次2,000億美元規模徵稅,最有可能也是照此進行,如首先實施200億美元。

市場消息則指,特朗普政府擬在9月7日正式宣布此輪25%關稅,將分兩階段執行,第一波為800億美元,連同之前的500億美元,規模相當於美國每年對中國出口總額,第二波直接1,200億美元,兩階段的執行清單已通過最終確認。

《華爾街日報》此前曾報道,中美官員稱,兩國談判代表正在研擬談判路綫圖,以期在11月「習特會」前結束雙方貿易僵局。

「習特會」落空 貿戰恐長期化

惟隨着特朗普將缺席11月的東盟峰會和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外界期待的「習特會」落空,貿易戰料走向長期化。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張明表示,中美貿易戰表面上是貿易逆差的問題,但深層次涉及中國的產業發展、大國崛起、意識形態和中美博弈等,就算北京讓步也未必一定順利,所以中國最該做的是持續改革和開放,而非被動等待美國改變。他認為如果因為貿易戰爆發和對抗,而延後改革的步伐,就是中國的成本和損失。

美國總統特朗普計劃在今日,美國對總值20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的公眾諮詢期結束後,馬上落實有關措施。(法新社資料圖片)
▲ 美國總統特朗普計劃在今日,美國對總值20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的公眾諮詢期結束後,馬上落實有關措施。(法新社資料圖片)

分析普遍認為,美國此輪關稅會分階段落實,以避免對市場造成過大衝擊。(法新社資料圖片)
▲ 分析普遍認為,美國此輪關稅會分階段落實,以避免對市場造成過大衝擊。(法新社資料圖片)

 

 

(2018年9月6日,資料來源:香港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