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華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2,000億美元等於中國對美輸出貨品一半產值,意味着中美貿易戰全面開火。
特朗普對華貿易戰進入陣地戰階段,面對敵人的炮火,中國也不能退縮,必然作出反擊,中美貿易戰走上不歸路。皆因一則中國不可能滿足美國目標,二則中美均認為對方韌力不及自己,有信心贏取最終勝利。這樣的貿易戰是戰略性的,兩敗俱傷是可預見的結局。
各抱取勝信心 可料兩敗俱傷
首先,特朗普針對中國的目標,顯然不是貿易赤字問題,而是要遏制中國崛起,特別是制止中國在新型製造業、高科技上有機會貼近或超越美國。按照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所言,就是美國尋求「零關稅、零非關稅壁壘、零補貼,停止竊取知識產權、停止技術轉讓、允許美國人在華擁有自己的公司」。他認為,這些是美國幾個月來一直的訴求,但到目前為止,這些要求都還沒有得到滿足。
對於美國的要求,中央高層已下了定論,其一是美國以遙遙領先他國的科技、經濟、軍事、金融實力成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美國一直防範任何可能的追趕國家。隨着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和綜合國力上升,美國對華認知與情緒全面轉向,因此,貿易戰不僅是美國獲取更多經濟利益的手段,也是美國遏制中國的重要手段。
其二,這是與意識形態相關。美國在發動貿易戰時施展出輿論戰、關稅戰、科技戰等組合拳,究其動機,就是要通過輿論戰把中國發展模式污名化,通過關稅戰、科技戰等逼迫中國改變原有發展模式。
況且,在技術上中國也不可能符合美國要求。庫德洛口中所謂「零關稅、零非關稅壁壘、零補貼」,美國做不到,其他國家都做不到。因此,中國認為對美國並不是讓不讓步的問題,除非是全面投降予取予攜,否則中國只能奉陪到底,哪怕勒緊腰帶過苦日子。
其次,貿易戰發展至今,美國認為自己是處於優勢的一方,中國也評估貿易戰影響可對冲,中國經濟、政治的韌力也比美國強,在貿易戰還未入肉的情況下,中美「火星撞地球」仍會繼續上演。
美國方面,特朗普星期一上午發推文說,「關稅令美國處於非常強有力的談判優勢。數以百萬億美元、大量的工作流向我們的國家,但到目前為止成本增加幾乎無法覺察。如果有國家不跟美國達成公平協議,他們將被『關稅恐懼』。」美國一位前貿易代表說,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手段成功地引起了中國當局的注意,這是美國前幾屆政府無法做到的。這也許會帶來好的結果。
京對冲效應強 力抗外部影響
而在中國一方,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劉世錦表示,中國經濟有很強內部對冲效應,抗擊和吸收外部影響能力是比較強的,由於有對冲效應,經濟總體穩定性是比較好的。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則指,如果美方對所有產品都徵稅,這是最糟糕的情況,不過這對中國GDP增速的影響大概也只有0.7個百分點,同時,中方對此已經做好了很充分的準備。美方當前不斷施壓的談判戰術對中國不起作用。
中美已經有過4次貿易磋商,中國對美國的誠意產生了懷疑。談判是要雙方妥協才能達成共識,但是一方絕不讓步,另一方也只有針鋒相對了。
因此,中美貿易戰最大可能走上一條不歸路,短期內很難看到轉向迹象。
撰文 : 高青
欄名 : 國情知聞

針對約2000億美元中國貨徵稅清單:https://bit.ly/2xnTVnM
(2018年9月19日,資料來源:香港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