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正積極發展科創,以促進「再工業化」,協助企業升級轉型為高增值產業。香港科技園董事局主席查毅超出席活動時稱,雖然本港與深圳的科技發展範疇大同小異,但雙方在各層面仍有很多協作空間。
港府為了推動再工業化,斥資超過66億元於將軍澳建造先進製造中心,以吸納先進製造業落戶香港。查毅超引述生產力促進局於今年初進行的調查,指有8成企業有意進駐,當中包括一些新產業、傳統工業、新研究發展項目(R&D)。他相信各個工業領域均有意回流到香港製造,故香港實踐再工業化已不是一個選擇,而是必要的項目。
商湯集團:宜抓緊未來兩年機遇
事實上,要從傳統經濟體轉型至科技驅動化的新經濟並不容易。商湯集團總經理尚海龍稱,香港具有獨特的優勢發展再工業化,例如本港大學可滙聚國際專才,於基礎研究表現穩健及具有價值。惟他認為本港目前仍欠轉型的信心及決心,並指若然未能把握未來兩年時間,推動及建設面向世界的創科中心,香港將會失去重要機遇。他認為香港抓緊此機會的同時,亦應培育本地人才,以建立穩健的創新基礎。
此外,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致辭時表示,於改革開放40年來,香港及中國是同步邁進,而本港各界亦積極投身國家改革開放及現代化建設。現時本港仍然是內地最大的外來直接投資來源地,香港亦順勢轉型成服務業為主的經濟體系,及發展成國際金融及航運中心。他相信國家的經濟發展已進入新時代,而大灣區是其中一個重點政策,促進與世界各國雙向貿易往來。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則稱,大灣區已有條件成為本港廠商即日來回的「經營圈」,鼓勵業界把握發展機遇。
▲ 香港科技園董事局主席查毅超(右三)稱,目前本港投放於科技的範疇與深圳大同小異,包括生物科技、金融科技等。右一為商湯集團總經理尚海龍。(林宇翔攝)
▲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致辭時表示,本港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貢獻者、推動者、見證者,以及最大的受惠者。
(2018年12月13日,資料來源:香港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