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從中國製造到印尼製造 減成本避中美貿易摩擦

近年中國內地工資上漲,不少廠商設法減低營運成本,方案之一是將生產線轉移到其他地方,而當地工資水平是否符合成本效益成為重要考量。在亞洲,一些新興經濟體,例如印尼、印度、越南等地,便成為業界的新貴,更可分散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風險。

說來巧合,聯志國際控股有限公司(Combine Will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兩年前決定在印尼設廠,減輕中國內地工資成本上漲的負擔,新廠房於今年9月開幕之際,碰上中美貿易摩擦,意外地成為公司的蔭庇。

廠房開幕碰上貿易摩擦 純屬巧合

聯志國際主要從事企業禮品、玩具及消費品業務,30年前在中國開廠,近年隨着內地工資成本上漲,公司為提升競爭力,遂向外找尋新興勞動市場。兩年前,他們決定闖進人口數量排行全球第四、逾2.6億人的印尼,買地設廠,為所生產的玩具加多一貼印尼製造的標籤。

該公司執行董事趙孝純表示,公司主要從事原創設計生產,其中一個重要客戶為全球著名連鎖快餐店,為其代工生產禮品,大部分產品運往歐美。提到美國,不期然令人聯想到中美貿易摩擦,該公司剛巧可以把產品轉到印尼製造,豈不可以避險?趙孝純笑說:「很多人都說我們醒目,但我們之前怎會料到有這場貿易戰!」他解釋,公司當時只為尋找一個有競爭能力的生產基地才有此決定。

2016年7月,該公司宣佈在中爪哇省買下28幅(5.6公頃)工業用地,興建一座面積達30,000平方米的新廠房。今年1月工廠落成試產,9月開幕,然後純屬巧合地碰上中美貿易摩擦,於是印尼廠房意外成為公司的蔭庇,而該廠的產能亦突然變得更有價值。但趙孝純指,這場貿易摩擦對他們暫時沒有影響,客戶訂單如常。若說靠印尼避險,那實在言之尚早,因為相關技術不可能這麼快搬到當地。

趙孝純

聯志國際執行董事趙孝純稱,人力密集的行業如需要找一個有經濟效益的生產基地,印尼肯定是個很好的選擇。

中爪哇勞動力充沛 工資水平低

在印尼的部署雖不是為這場中美貿易摩擦而來,但卻提升了公司的經濟效益。不過,環顧整個東南亞,例如越南、印度等,都是勞動力充沛的國家,聯志國際為何選上印尼?趙孝純答道,就是從貿發局經濟師所提供的資料啟發。他們參考了一些國家的基本資料,包括人口及稅制等,最終在越南與印尼中抉擇,經仔細研究後,他們察覺越南的生產基地已漸見成熟,而且人口不算多(至2017年,越南人口為9,370萬),考慮到勞動力的供應量,遂篤定於印尼設廠。

回憶兩年前走入印尼的情景,趙孝純指,那時在當地投資的外商以日本、韓國及台灣的較為活躍,港商仍未追得上,所以他們當年要找來多枝盲公竹引路,不單止由貿發局駐印尼代表以及雅加達辦事處同事給他們介紹當地的廠商會及顧問等機構,還有他們因在新加坡上市,可以透過當地會計師及律師協助聯絡在印尼的同業,協助解答資金成本、稅務、勞務及法律等問題。他仍記得首次踏足印尼時,一位在新加坡的華人律師對他說的一番話:「在中國內地開廠能夠成功,你們在印尼開廠也會成功。」

萬事俱備,下一步便要覓地。趙孝純指,許多廠商會選擇工業園,但那些地較貴,而且要與園內其他企業「搶工人」,因此他們決定自行買地,後來覷準中爪哇省,原因除了當地工源充足外,其最低工資水平亦較中國內地其他省份低,「當地每人平均每月工資只需百多美元,若在雅加達(首都),工資水平與中國東莞差不多,大概300美元,兩者實在相差很遠。」趙孝純解釋。

趙孝純(右圖左), 梁君豪(右圖右)
聯志國際的印尼新廠房於9月開幕,並舉行大型揭幕儀式。該公司執行董事趙孝純(右圖左)指,公司是次能夠在印尼設廠,貿發局給予了很多協助,廠房揭幕當日,貿發局駐印尼雅加達辦事處代表梁君豪(右圖右)亦應邀出席。

尊重宗教文化 科學化管理助溝通

發掘了不少在印尼設廠的好處,但在一個文化及語言完全不同的國度,面對的挑戰實不少。趙孝純想起當日落實到印尼設廠後,便有大量疑問從各方湧來:「不在中國內地,會有很多變數呢!你們要多久才找到地?多久才建成廠房?多久才賺錢?如何做好配套?哪些工作由香港或內地人管理?哪些由印尼員工負責?政府會否刁難你?請人容易嗎?」

如今廠房既已落成,以上的疑團已逐一被解開。趙孝純從覓地開始說起:要確定地段位處安全地帶,千萬別近火山口,也要確保那是工業用地,緊記釐清業權,交通當然要方便,下一步就是建立適合當地員工的管理模式。

趙孝純認同,言語溝通是較大的挑戰,尤其是指導員工完成較複雜的工序時,便要花較多時間,他為了這個課題也思考了超過兩年,結果發現惟有用科學化和有制度的管理方式,把步驟逐一示範之餘,亦加插圖示,務求令指示清晰,讓員工易於學懂。

至於解決文化差異的問題,說到底就是互相尊重,例如印尼是回教國家,作為僱主便要尊重員工的宗教信仰,為他們設立祈禱室。另外,對於排華之說,趙孝純稱:「我認識很多印尼人都有中文名了。」

印尼廠房
聯志國際位於印尼的廠房面積約30,000平方米,現有員工約1,500人,預計明年中全面投產後,員工人數約3,000至4,000人。

致力提升技術 冀買地擴建

廠房從試產至今已營運近一年,趙孝純指,正努力提升廠房的技術含量,把加工廠提升至生產型企業,長遠更希望可在現有廠房毗鄰買地擴建,因為他們看到當地勞動力較充裕。如此看好前景,如果有港商也考慮到印尼設廠,有何建議?「若行業是靠人力密集,短期內不能以自動化去取代,作為一個有經濟效益的生產基地,印尼肯定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趙孝純說。

印尼文化
在印尼設廠需解決文化差異的問題,說到底就是互相尊重,例如印尼是回教國家,趙孝純認為,作為僱主便要尊重員工的宗教信仰,為他們設立祈禱室。

(2018年12月14日,資料來源:HKT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