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港商:內地以外設廠 基建政策風險勿忽視

中美貿戰陰霾下,有人建議港商將生產轉移至中國內地以外其他地區減低風險,惟有港商提醒,在外地設廠亦可能面對基建不足、人力管理及政策風險問題,事前宜詳細規劃。

日前信保局舉辦的研討會上,港商琪樂時裝貿易執行董事李俊輝指出,其公司在2012年起已開始在海外設廠,現時分別在深圳、緬甸和孟加拉設廠。他以緬甸為例,指當地電力成本與中國內地相約,而且勞動力成本較低,有一定吸引力。

惟他指出,當地廠房需增設濾水裝置等,提高成本,又如網絡、電力的供應亦不夠穩定;中層管理人員如IT人才等就很缺乏;加上近年政策改變頻繁,試過突然提高最低工資水平,亦對公司運作帶來頗大影響。他強調,現階段不可以單靠東南亞廠房營運,仍需有中國內地產能作支援。

貿發局:今年出口仍可錄增長

去年本港首10個月出口貨值按年上升9.8%,惟11月則按年下跌0.8%。貿發局研究總監關家明出席同一場合時就指,對此並不感驚訝,撇除廠商提早出貨的情況外,以往11月及12月的出口數量亦相對較少,加上面對2月份國內春節停工等因素,故難以單月作估算未來數個月的趨勢。

但他強調,本港不應只注視中美貿易戰,因中美僅佔本港出口約9%,反而歐盟及其他發展中國家仍相當興旺,全球出口需求仍然強勁,故相信今年出口仍可增長,大家亦不應將5%增長的估算看得太差。

貿發局研究總監關家明表示,全球出口需求仍然強勁,預料香港今年出口仍可保持約5%的增長。(車耀開攝)

▲ 貿發局研究總監關家明表示,全球出口需求仍然強勁,預料香港今年出口仍可保持約5%的增長。

 

(2019年1月7日,資料來源:香港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