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昨再在Twitter發文稱,對華磋商進展順利。而中美副部級代表昨完成第二天貿易磋商,路透社引述美方代表團成員、能源部助理部長溫伯格(Steven Winberg)表示,中美將於周三加碼談判。
美媒曝光磋商內容稱,美方向中方代表團施壓,要求給出具體方案或時間表,確保中方履行承諾,凸顯特朗普政府憂慮中國並非「真讓步」。分析認為,中美達成重大協議機會微,但雙方談判意願都在增加,有望理順爭端,減低關稅加碼可能性。
中美貿易官員自去年底習特會達成休戰協議後,首度面對面談判。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此前稱,兩國非常大機會和解,透露中方3個讓步細節,包括即時增購美國大豆及液化天然氣,同時達成進一步結構性改革共識,解決知識產權和市場准入等方面爭端。
《華爾街日報》報道,兩國希望就中國領導層最近提出的一系列廣泛承諾敲定細節,這些承諾包括中國增購美國商品和服務、放寬市場准入、加強保護知識產權,以及減少中國政府對內地企業的補貼。
美憂華非真讓步 藉漏洞礙美企
據了解談判情況人士稱,以美國副貿易代表格里什(Jeffrey Gerrish)為首的美國代表,針對上述承諾施壓,要求北京方面提出確保兌現承諾的方式,例如明確購買美國商品的項目和期限。
另在放寬美國企業准入方面,美方希望中國保證不會利用政府在許可證、環境監管及其他領域的權力阻礙美企經營。美方還希望中方提供補貼列表,兌現加入世貿組織(WTO)後不再補貼產業等承諾。
這凸顯特朗普政府憂慮中國並非「真讓步」,說明中美能否達成協議,關鍵在於如何確保北京方面履行承諾。
事實上,中國過往也曾承諾開放市場等措施,如中國人民銀行去年4月宣布,放寬外資持有中國券商股份上限,但目前只有瑞銀獲批持股51%。有貿易專家認為,近日中國公布的新外商投資法草案,仍留有空間,讓中國透過國安審批及其他潛在漏洞,打擊外資企業。
經常與華盛頓和北京的官員會面的美國全國商會執行副總裁布里恩特(Myron Brilliant)表示,前車可鑑,在沒有監督、擔保和執行工具來確保北京履行協議下,本屆美國政府接受一籃子最終協議的意願受到考驗。
京擔心達協議後 美繼續「苛索」
惟北京也對華府存在嚴重不信任,報道引述中國官員表示,北京方面願意建立一套流程來監督承諾履行的進展,但有參與經濟決策的中國官員憂慮,美方或在達成協議後,提出更多要求。
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表示,中美貿易戰帶來不確定性是今年中國經濟最大的挑戰,當前中美談判的意願都在增加,預測3月1日前談判會有足夠的進展,關稅不會加到25%,但完全取消機會較微。
所有圖片轉載自互聯網
(2019年1月9日,資料來源:香港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