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建設旨在促進沿線各國經濟交流與合作,推動各區域發展戰略的相互對接。中國、蒙古和俄羅斯三國地域相連,在原有跨境貿易及投資的基礎上,三國致力共同打造「中蒙俄經濟走廊」,進一步促進三方貿易和經濟合作,為「一帶一路」建設其中一個核心的部分。作為中國北部邊境省份,內蒙古定位是中國向北開放的橋頭堡,以及中蒙俄經濟走廊中的物流樞紐和貿易基地,在中國對外發展的進程中擔當重要的角色。
中蒙俄貿易基地
由於位處中國邊境,毗鄰的蒙古和俄羅斯為內蒙古主要的貿易夥伴,與兩國的貿易佔內蒙古的進出口總額一半以上。而內蒙古對蒙、俄的貿易也佔中國對兩國貿易中不小的份額,邊境城市二連浩特和滿州里,更分別是中國對蒙古和對俄羅斯貿易最大的口岸。
2017年內蒙古主要進出口貿易夥伴 | |||||
內蒙古進出口總額 (億美元) |
佔內蒙古出口總額 (%) |
內蒙古出口 佔中國對該國出口 (%) |
佔內蒙古進口總額 (%) |
內蒙古進口 佔中國從該國進口 (%) |
|
蒙古 | 39.09 | 10.5 | 33.6 | 42.2 | 67.6 |
俄羅斯 | 30.44 | 12.9 | 1.2 | 30.6 | 6.1 |
澳洲 | 5.89 | 0.8 | 0.1 | 6.7 | 0.6 |
美國 | 5.39 | 6.8 | 0.1 | 3.3 | 0.2 |
資料來源:內蒙古自治區統計局、中國國家統計局 |
不過,正因為內蒙古的貿易集中在蒙古和俄羅斯,以致其出口增長與兩國的經濟情況有莫大關聯。2014至2016年間,由於商品價格下滑,蒙古和俄羅斯的經濟增長減慢,導致近年內蒙古的出口萎靡不振。期間,內蒙古對蒙古的出口尤其大幅萎縮,2016年出口(以美元計價)較2015年下跌超過四成,同年內蒙古的整體出口下跌兩成。
進出口加工貿易發展空間大
內蒙古既是中國對蒙古與俄羅斯的貿易基地,擁有豐富的進口資源,不過現時其進出口貿易仍以「一般貿易」和「邊境小額貿易」為主,未有充分利用其邊境優勢。
相比其他南部邊境省份,內蒙古利用當地或進口資源的加工貿易佔整體進出口貿易的比例偏低。廣西的加工貿易佔其整體貿易約五分之一,雲南的貿易也有大約十分之一為加工貿易。然而,加工貿易只佔內蒙古整體進出口貿易不足5%,貿易結構仍有待進一步改善。
有見及此,內蒙古近年積極投放資源發展加工貿易,於邊境城市二連浩特和滿州里建設進出口資源加工園區,利用進口資源(例如木材、畜農產品等)進行加工,產品或出口到歐美市場,或內銷到中國其他地區。隨著加工設施完善,當地進出口加工貿易發展空間龐大。
「中蒙俄經濟走廊」重要支點
為進一步加強三邊合作,中國、蒙古和俄羅斯於2016年簽署「一帶一路」建設以來第一個多邊合作規劃綱要──《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綱要》,旨在增加三方貿易、提升產品競爭力、加強過境運輸便利和發展基礎設施等。基於內蒙古於中、蒙、俄貿易中擔當的角色,內蒙古是中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以及「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支點。
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其中一個重點是構建貫通中國、蒙古和俄羅斯的物流通道,促進三方貿易。《綱要》中規劃的7條鐵路線路有6條經過內蒙古,而中國與歐洲之間的3條「中歐班列」線路中有2條也經內蒙古進出境。在現行的中歐班列中,約一半的班列途經內蒙古。
配合「一帶一路」發展,中國、蒙古和俄羅斯將積極建設「烏蘭察布-烏蘭巴托-烏蘭烏德」物流通道,通過建設綜合物流園區和加強商貿合作等措施,提升互聯互通水平和通道運輸效率,連結內蒙古的烏蘭察布市、蒙古的烏蘭巴托市,以及俄羅斯的烏蘭烏德市。
物流以外,中、蒙、俄三國也著重其他方面的合作,包括加強產能與投資合作、深化經貿合作等,加速對接中國的「一帶一路」建設、俄羅斯的「歐亞經濟聯盟」和蒙古的「草原之路」倡議。
產業升級轉型 助力推進「一帶一路」
除了促進對外貿易,內蒙古同時也積極推動本地的產業升級轉型,助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由於內蒙古能源資源豐富,而且幅員廣闊,電力資源充沛且成本低廉,適合耗電量高的現代產業如雲計算產業發展。加上內蒙古地理位置偏北,溫度較低,能為企業的數據中心提供天然的製冷環境,進一步減低成本。
「呼和浩特盛樂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是內蒙古規模最大的雲計算產業基地,積極發展雲計算數據中心和大數據產業等項目。目前,中國三大通訊營運商,包括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都已經進駐集聚區內。
基於草原面積廣闊、畜牧業發達的背景,內蒙古也著重畜牧產業的改革創新和現代化。盛樂集聚區內有多間企業正進行大數據平台研發,採集並分析各類包括全國乳業、草原生態等數據。另外,有企業主營乳牛養殖的智能化,提供育種、繁殖技術等服務,改良乳牛品種。
(2019年1月9日,資料來源:HKT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