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局勢未明,市場憧憬G20峰會期間,中美領導人可就貿易戰達成共識。不過,香港貿發局環球市場助理首席經濟師陳永健指出,「難以為貿易談判劃線」,同時建議港商循多方面攤分風險。
陳永健解釋,貿易爭議牽涉多個層面如知識產權等,故他對華為爭議的發展亦不感意外。由於華為涉及敏感科技,料美國對相關技術的審查亦會越趨謹慎。
申請關稅豁免 開拓新市場
港商面對貿易戰,如何減低影響?陳永健建議,若美國市場是企業生意的重中之重,港商應「甚麼方法都要試」,包括申請豁免。他指現時約有11,000宗申請關稅豁免,當中有2000宗成功個案,成功率約有18至20%。
他續透露,現有大約130項關稅細節項目獲得豁免,因豁免清單以產品類型計算,故難以預計相關影響。除此之外,陳永健透露,港商現時接定單時亦有做好部署,如加入保障條款、關稅攤分及後備生產力等,相信較易應對貿易戰波動。
滅少產品中的中國製造部份
展望今年香港出口表現,貿發局暫維持全年5%增長預算。他解釋,美國市場佔總出口約8至9%,而自貿易戰以來,港商亦有分散風險,加強開拓其他市場。他更透露,今年首三月出口至東盟市場的份額更超越了出口至美國,料今次中美貿易戰加大港商開拓市場的決心。
盛德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全球仲裁及能源貿易)Andrew Shoyer則提醒中小企,不應只著眼於中美貿易戰,更應放眼於其他出口政策,包括出口管制等。他續指,美國長遠政策是希望取代中國商品,所以中小企不應僅依賴關稅豁免,應嘗試減少產品中的中國製部分。
(2019年5月24日,資料來源:香港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