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周二發表報告表示,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可加快數十個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與減貧,但須輔以深層的政策改革以提高透明度。
報告稱,「一帶一路」倡議旨在通過中亞和南亞將中國與歐洲連接起來,涉及一系列港口、鐵路、公路和橋梁建設,以及其他投資,可使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但該行指出,仍存在「顯著風險」。
缺乏透明度 參與國債務負擔重
世界銀行主管公平增長、金融與制度的副行長西拉·帕扎巴西奧格魯(Ceyla Pazarbasioglu)說:「實現『一帶一路』倡議的宏大目標,要求參與國進行同樣宏大的改革。加強數據報告和提高透明度,尤其是圍繞債務問題,實行公開透明的政府採購,堅持社會與環境的最高標准,都會有大有裨益。」
世界銀行新任行長馬爾帕斯(David Malpass)之前擔任美國財政部官員時曾批評「一帶一路」倡議,稱其會讓一些國家背上無法承受的債務負擔。
世界銀行報告的分析顯示,對於有些國家而言,「一帶一路」相關基礎設施的成本可能超過其潛在效益,而且參與國之間收益分配不均衡。吉爾吉斯、巴基斯坦和泰國的實質收入增幅可能超過8%,但阿塞拜疆、蒙古國和塔吉克的福利收益可能呈現負增長,因基礎設施成本高昂。
進行改革 改善投資環境
世銀表示,如果放寬貿易限制並進行改革以縮短在邊境的延遲,那麼一帶一路走廊沿線經濟體的實質收益可能達到現在的二至四倍。
報告稱,增加民間部門對「一帶一路」的參與,有助於維持這項倡議的長期發展,但參與國家需要進行改革,以改善投資環境,包括加強法律保障與監管。目前一帶一路由中國國有銀行與企業主導。
報告表示,「一帶一路」計劃需要有透明開放的公共采購,使得相關項目更有可能分配給最適合的企業。
報告表示,另外也有必要增強「一帶一路」項目債務條款與條件的透明度,讓各國政府能夠據此評估債務承擔能力面臨的風險。
(2019年6月19日,資料來源:香港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