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粵港澳大灣區新機遇 四範疇探討港企出路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香港經濟發展帶來無限發展可能性,但港企如何從中分一杯羹?香港貿易發展局日前舉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港企不能不知道的新機遇」研討會,全方位探討相關政策、香港優勢、城市間互補,以至融資方案等議題。

派駐內地工作15年的香港貿發局中國內地總代表吳子衡指出,中國政府眾多的經貿政策中,除了《 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外,就要數《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對香港的影響至為深遠,皆因政策為港企帶來不少新機遇。
研討會

香港貿易發展局日前舉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港企不能不知道的新機遇」研討會,全方位探討相關政策、香港優勢、城市間互補,以至融資方案等議題。圖左至右為香港貿發局廣州代表何俏媚、香港貿發局中國內地總代表吳子衡、香港貿發局華南首席代表吳文慧及香港貿發局深圳代表曾沂靖。

 

利港政策相繼出台

今年3月,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後,同意落實八項有利於港人的措施,吳子衡指出,其中的税務安排值得留意。他提到,以往每年在內地工作超過183天便須繳稅,但新安排則放寬至在內地停留不足24小時,將不計算一天的日數,「由於交通便利,在內地上班的港人,可選擇朝出晚返,只需交相當於香港稅率的稅項。而內地與香港的稅款差距,將由當地政府承擔,退回稅項差額可免徵個人所得稅。」他又指,未來內地經濟有望藉大灣區發展推廣,並有目標超越三藩市灣區及東京灣區等世界級經濟區。

吳子衡提到,香港在大灣區規劃方面,有金融、航運、貿易及科創等四個定位,他相信憑藉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以及匯聚國際人才的實力,香港具有發展為創科中心的潛力。

吳子衡
香港貿發局中國內地總代表吳子衡說,香港在大灣區規劃方面,有金融、航運、貿易及科創等四個定位,他相信憑藉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以及匯聚國際人才的實力,香港具有發展為科創中心的潛力。

 

港具促成及推動角色

香港貿發局華南首席代表吳文慧表示,《規劃綱要》於2017年初提出,政策今年2月18日才出台,但於5月21日的「粵港合作聯席會議」第21次會議上,已公佈在九個項目上取得成果,並定出2022年的目標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及世界一流灣區和城市群,而到2035年則盼以創新成為經濟支撐體系。

論及香港的優勢及角色時,吳文慧提到,在金融服務方面,香港可擔當融資者的角色以促進發展,而香港在離岸服務、綠色金融、優質保險服務等方面亦擁有豐富經驗。此外,其貨流、物流、人流亦暢通無阻,享譽國際。至於在發展灣區科創走廊的角色上,她認為,香港可藉其科創中心的角色來推廣科技產品,並同步發展創意產業,以及培養人才及引進專才。

除了「促成者」的角色,她表示,香港也兼任「推廣者」的角色,包括每年定期舉辦多項大型展覽如「DesignInspire」、「香港影視娛樂博覽」等。2018年6月20日,該局舉行了「粵港澳大灣區投資環境推介會」,簡介「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發展。香港貿發局今年8月將會在廣州舉行「創新升級‧香港論壇」(SmartHK),主題為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和環球聯繫。

吳文慧
香港貿發局華南首席代表吳文慧表示,8月將會在廣州舉行「創新升級‧香港論壇」(SmartHK),並以「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和環球聯繫為主題。

 

四核心城市相輔相承

香港貿發局廣州代表何俏媚引述《規劃綱要》指,香港、深圳、東莞及廣州將發展為大灣區科創初創走廊,它們屬於全中國經濟最開放及最發達的城市,並且各有優勢。其中香港在匯聚國際人才佔優,東莞是世界工廠,深圳擅長創科開發及應用,而廣州則擁市場幅射的優勢。

何俏媚提到,在四個城市中,香港初創生態不遜於其他三個城市,且擁有融資優勢,唯一是獨角獸(unicorn)數目相對較少。但她強調,香港貿發局積極為港企尋找商機,例如廣州辦事處同事與當地14家獨角獸已有聯繫,方便與港企進行業務配對。

她又特別舉例指,專為內地知名品牌提供設計服務的inDare,其創辦人陳鋒明來自香港,並於2015年10月在深圳開設inDare中國總部。此外,總部設於東莞、設計内置AI系统及3D體感控制滑板的胡桃科技,亦是來自香港的初創企業,其創辦人彭奕亨在香港科技大學修讀工業工程碩士。

何俏媚強調,商業模式急速轉變,港企應積極投入大灣區的發展,在各城市相輔相承,加上香港擁有獨特的優勢,特別是政策推動以至知識產權的保護等,皆為有利因素,並建議港企多加留意科研商業化的業務發展。

何俏媚強調,商業模式急速轉變,港企應積極投入大灣區的發展,在各城市相輔相承,加上香港擁有獨特的優勢,特別是政策推動以至知識產權的保護等,皆為有利因素,並建議港企多加留意科研商業化的業務發展。

何俏媚
香港貿發局廣州代表何俏媚表示,香港貿發局積極為港企尋找商機,例如廣州辦事處同事與當地14家獨角獸已有聯繫,方便與港企進行業務配對。

 

初創融資創新渠道

香港貿發局深圳代表曾沂靖分析大灣區初創融資策略,他指,單就深圳而言,就有近4,000家活躍的創投資本,並對智能科技、新一代通訊等新經濟領域,尤其有興趣。他又以騰訊為例指,該公司最大股東為南非的報業集團,當年因為美國在創科發展走得較前,反之亞洲投資者對創科行業認識較少,所以才吸引南非企業投資,但時至今天,騰訊本身已成為不少初創的投資者。

他又以深圳摯金資本為例指出,該公司除了注資外,亦擅於為初創尋找合適的行政總裁,以助其走向市場,另又舉辦創新創業大獎,為勝出團隊的業務注資;又如騰訊亦預留100億元扶持100家初創等。他總結指,內地有不少創新的融資渠道,吸引並培育初創企業,香港初創企業可考慮善加利用發展業務。

曾沂靖
香港貿發局深圳代表曾沂靖

 

(2019年6月20日,資料來源:香港貿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