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供應鏈格局變 貿發局料本港出口難回升

中美同意重啟經貿磋商,美方不再對中國出口的3000億美元貨值商品加徵關稅,但貿發局環球市場助理首席經濟師陳永健指出,貿易關係趨緩對港商的利好,未必會反映在本港出口數字之上。

產品未必再經港出口 數據或不能反映

陳永健解釋,早在中美貿易去年出現摩擦之前已有港商因為成本等原因,開始將生產線遷移,貿易摩擦更加快推動了供應鏈格局的改變,因此中美關係緩和對港商訂單有正面作用,但由於產品未必再經香港出口,從統計口徑而言,這些利好或不能反映在本港出口數字上。

陳永健續稱,中美重啟談判對港商下半年部署是鬆一口氣,但美國買家是否因此加訂單或重新向港商採購,情况仍要進一步觀察。雖然局方6月把本港今年出口增長預測由5%削至2%,但比起政府統計首5個月出口按年跌2.5%,預測仍傾向樂觀,會否再調整就要看下一季的調研結果。

42f0aa71c8d460f093c9ec60d465dc88.jpg

主席林建岳:續推支援措施助港商

陳永健亦提醒,美國商務部於9月底前會接受2000億美元貨值關稅的豁免申請,雖然過去申請成功率只有20%,且審查需時,但受影響港商仍不妨嘗試。

本月上任的貿發局新主席林建岳認為,中美會繼續在科技上較勁,貿易摩擦亦會持續;製造業供應鏈及國際貿易發展產生根本變化,港商必須做好準備適應轉變。

今年3月以來,貿發局舉行8項展覽,總買家人數按年增2%,當中以中國、泰國、沙特阿拉伯、巴西的增長最突出,林建岳表示,該局會繼續推出支援措施,從資訊、採購、新市場等多角度去協助港商,例如下月於廣州舉行的「創新升級•香港論壇」將重點推廣香港金融服務、專業服務及創新科技;9月遠赴美國洛杉磯舉行「邁向亞洲首選香港」,是貿發局的國際推廣活動重頭戲之一。

(2019年7月29日 資料來源:明報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