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今年出口預測再差 貿發局:應拓展東南亞市場

香港貿發局再度下調本港出口預測,將 2019 年出口預測由正增長 2% 下調至負增長 4% 。當中受到中美貿易戰及環球經濟增長放緩影響,今年首 7 個月香港出口至美國的數字跌近 11%,相反出口至東盟則上升 4.6%,貿發局更指近年香港出口至東盟的升幅不俗,東盟長遠更會超越美國,成為香港第二大出口市場,又認為本地廠商可考慮到東盟國家探討生產和拓展市場。

鼓勵況港商開拓東盟市場

貿發局最新的調查顯示,逾半受訪港商已受到中美貿易戰影響,45.3% 受訪港商選擇發展美國以外的市場,23.4% 表示會遷移生產或採購基地。中美貿易戰所帶來的影響已陸續浮現,令到不少況港商有意將生產線遷往生產成本較低的東南亞國家,其中柬埔寨及緬甸是亞洲區內較受歡迎的生產基地,但到東盟國家設廠時要仔細評估當地的情況。

需留意緬甸法規及電力問題

貿發局經濟師袁淑妍表示,緬甸在關稅方面有優勢,如普惠制 (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s;GSP),當地廠商將貨物出口至 40 個發達國家時可享有減稅、甚至是免稅優惠;緬甸亦沒有外匯的管制,對外資的限制相對較少。此外,緬甸的低成本勞動力亦是吸引廠商在當地設廠。袁淑妍指,當地製造業工人的平均月薪約為 160 美元 (即約港幣 1,254 元),比其他區內國家為低。

貿發局經濟師袁淑妍
▲ 貿發局經濟師袁淑妍 

不過袁淑妍提醒,港商在緬甸設廠時要注意當地的勞工法例,緬甸規定工人每周工作最多 44 小時,加班亦不可多於 4 小時。除了留意勞工法例外,緬甸的電力亦較為不穩定。她又稱,當地是以水力發電為主,但每年的 11 月至翌年 4 月為當地旱季,電力會出現不穩,她提醒港商需考慮自設後備發電機。

避免在東南亞從事不熟悉行業

Across Asia Communications Limited 聯合創辦人李學斌,早在 2015 年在東盟國家經商。他指東南亞國家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人力資源相對便宜,也有不少現代的基建。他又指,東南亞國家市場人口龐大,國民對新事物的接受度頗高,因此拓展潛力深厚。此外,東南亞國家在矛盾仲裁和會計專業服務頗受香港影響,這對香港人有便利優勢。

對於廠商想到東南亞國家經商,李學斌提醒避免從事自己不熟悉的行業,且在當地要有可信的生意拍檔。在金錢方面,他指出金錢方面最好是平衡出口,有輸出就有輸入,最好完全不要有匯兌。最後,他認為要學習當地文化,特別是非華人的文化,做生意亦別只做華人生意,建議最好有當地人可以平衡一下。

Photo:Bernard Spragg

(2019年9月23日 資料來源:香港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