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貿易戰已持續了一段時間,整體環球經濟不明朗,以致今年全球貿易量的增長速度創10年新低,僅微增1.5%。出口商成為輸家,而香港更成為主要受害者之一,料損失逾3900億港元。
根據貿易信貸保險服務商裕利安宜 (Euler Hermes)最新發表的《全球貿易展望》報告指出,全球貿易放緩,今年全球商品與服務貿易增速僅得1.5%。而是次貿易衰退當中,最主要的受害者包括中國(損失逾5246億港元)、德國(損失逾4854億港元),以及香港(損失逾3914億港元)。就行業方面而言,電子業則成為最大輸家,損失超過16,559億港元。
值得留意的是,現時不少廠商亦轉移生產線至東南亞國家,例如越南、柬埔寨等。報告指出,現時從貿易衝突中獲利頗多的越南,卻因與美國的貿易盈餘飆升而陷入如坐針氈的尷尬局面。換言之,港商選擇遷廠時,亦需注意當地潛在的貿易風險。
中美第一階段協議 可否帶來曙光?
展望未來情況,報告預計2020年全球貿易將略升1.7%,但仍屬低增長。 安聯集團及裕利安宜首席經濟師Ludovic Subran解釋:「中美之間表面上達成的『第一階段』協議可能帶來些許緩衝,但關稅威脅的捲土重來,加上2020年政壇正值多事之秋(全球峰會和美國大選等),又會令形勢徒增變數,大規模的改善看似無望。」
該公司預料明年獲得最大的出口收益的是中國(約7046億港元)和美國(6811億港元)。然而,貿易爭端仍造成了相當嚴重的負面影響,中美兩國的出口收益僅僅2018年的一半左右。
(2019年12月3日 資料來源:香港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