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爆發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打亂全球供應鏈,世界各地需求大減,以致全球貿易環境急劇惡化,香港的出口前景變得更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儘管第一階段中美貿易協議於1月中旬簽署,暫時令人鬆一口氣,不過疫情預料會帶來大蕭條以來最為嚴重的經濟衝擊,加劇貿易保護主義造成的破壞。最新的香港貿發局出口指數顯示,出口商對各主要行業和市場仍然非常悲觀。鑒於全球經濟嚴重低迷,加上貿易保護主義持續,出口存在重大下行風險,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遂將2020年出口增長預測從原來的‑2%下調至‑10%。
2003年,沙士(SARS)疫情為時較短,只在不到30個國家/地區感染數千人。這次疫情與沙士不同,新型冠狀病毒證實更具傳染性和破壞性,已影響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數以百萬計的人口,而且疫情也可能持續多月,甚至多年。疫情擴散,各地封城,導致全球經濟活動急降,2020年第一季香港內部生產總值(GDP)收縮8.9%,刷新紀錄,就是例證。同期,中國內地、歐盟、日本和美國的GDP表現也急速惡化,分別為 ‑6.8%、‑2.6%、‑2%和+0.2%。
出口全面受創
香港對外貿易概況 |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1月至4月 |
||||
億港元 |
增減% |
億港元 |
增減% |
億港元 |
增減% |
|
總出口 |
41,581.06 |
+7.3 |
39,886.85 |
-4.1 |
11,406.98 |
-8.1 |
本產出口 |
462.94 |
+6.5 |
477.51 |
+3.1 |
135.43 |
-9.5 |
轉口 |
41,118.12 |
+7.3 |
39,409.35 |
-4.2 |
11,271.55 |
-8.1 |
進口 |
47,213.99 |
+8.4 |
44,154.40 |
-6.5 |
12,679.69 |
-9.1 |
貿易總額 |
88,795.05 |
+7.9 |
84,041.26 |
-5.4 |
24,086.67 |
-8.7 |
貿易差額 |
-5,632.92 |
-4,267.55 |
-1,272.71 |
|||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香港貿易統計》 |
繼中美貿易爭端和全球需求疲弱的負面影響之後,香港出口表現再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打擊。由於各地封城,店鋪關閉,全球消費需求備受抑制。2020年首4個月,香港最終消費品出口大跌29.3%,需求疲弱情況可見一斑。鑽石及珠寶等出口跌幅最大,分別下降50%和33%。
香港出口表現差劣與周邊經濟體的情況一致,反映出疫情的影響相當全面。2020年首4個月,香港出口總額比上年同期下降8.1%,而中國內地、日本和韓國的出口則分別減少6.4%、9.7%和8%。然而,由於疫情引致醫療產品和數碼設備需求增加,新加坡和台灣似乎避過同樣的負面影響。同期,新加坡的非石油出口增長2.6%,而台灣的出口則增長2.4%。
出口市場方面,香港對亞洲發展中市場的出口尚露一線曙光。2020年首4個月,香港對中國內地的出口微增1.2%,主要是受到內地各大城市在3月底取消封城限制和工廠復工所提振。至於台灣和越南等與供應鏈有密切聯繫的市場,本港出口也分別增長6.5%和2.4%。
香港出口表現(按主要市場劃分) |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1月至4月 | ||||
億港元 | 增減% | 億港元 | 增減% | 億港元 | 增減% | |
美國 | 3,567.97 | +8.1 | 3,040.04 | -14.8 | 699.57 | -26.6 |
歐盟(27)(1) | 3,310.61 | +11.0 | 3,061.68 | -7.5 | 811.45 | -22.8 |
日本 | 1,293.18 | +0.7 | 1,210.12 | -6.4 | 348.56 | -11.5 |
亞洲發展中市場 | 29,521.02 | +6.9 | 28,620.40 | -3.1 | 8,502.83 | -1.9 |
中國內地 | 22,873.03 | +8.6 | 22,108.54 | -3.3 | 6,658.37 | +1.2 |
東盟 | 3,081.65 | +8.5 | 3,107.32 | +0.8 | 920.98 | -10.6 |
拉丁美洲 | 787.63 | +15.3 | 798.98 | +1.4 | 203.04 | -30.6 |
中東 | 826.44 | -0.3 | 865.81 | +4.8 | 264.60 | -11.8 |
歐洲新興市場 | 973.77 | +29.9 | 900.22 | -7.6 | 266.93 | -14.2 |
非洲 | 428.03 | +15.1 | 426.57 | -0.3 | 120.00 | -13.0 |
(1) 因英國脫歐關係,香港與歐盟貿易數字不包括英國。 | ||||||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香港貿易統計》 |
行業方面,佔香港總出口約70%的電子業出口,2020年首4個月比上年同期下降3.2%,跌幅為各主要行業最小。由於亞洲擁有完善的電子產品生產網絡,而且區內貿易強勁,2020年前4首個月香港對中國內地、台灣和越南的電子產品出口均有明顯增長,分別為+3.5%、+14.9%和+40.1%。
香港出口表現(按主要行業劃分) |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1月至4月 |
||||
億港元 |
增減% |
億港元 |
增減% |
億港元 |
增減% |
|
電子產品 |
28,419.10 |
+10.7 |
27,258.44 |
-4.1 |
8,049.20 |
-3.2 |
服裝 |
1,085.20 |
-3.9 |
962.25 |
-11.3 |
186.98 |
-34.8 |
貴重珠寶 |
569.65 |
+13.3 |
628.67 |
+10.4 |
139.60 |
-32.7 |
鐘錶 |
663.31 |
+1.7 |
642.23 |
-3.2 |
137.62 |
-29.9 |
玩具 |
481.13 |
-1.3 |
349.18 |
-27.4 |
62.88 |
-30.0 |
家用電器 |
151.82 |
-2.9 |
154.76 |
+1.9 |
38.84 |
-24.2 |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香港貿易統計》 |
出口表現惡化,原因之一是價格疲軟。2020年首4個月,香港出口單位價值指數下降0.7%,而2019年同期則上升1.1%。
中國和東盟前景較佳
疫情自2019年底開始爆發以來,已擴散到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鑒於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全球經濟將經歷「自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超過10年前全球金融危機的情況」。該組織在4月估計,假若疫情在下半年減退,2020年全球經濟將收縮3%,而2021年將增長5.8%。
然而,隨著疫情擴散,加上嚴厲的封城措施,發達經濟體的增長預料將受到嚴重打擊。除疫情造成的上述直接影響之外,發展中經濟體還會面臨外部需求衝擊、全球金融形勢趨緊及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帶來的額外壓力。
除美國國內需求疲弱之外,美國政府最近威脅要取消香港的特殊待遇,進一步使香港對該國的出口前景蒙上陰影。雖然美國可能採取的行動細節尚未公布,不過任何導致香港對美出口被徵更高關稅的貿易措施都不會產生重大影響,因為香港對美國的本產出口僅佔總出口的0.1%。香港對美國的出口幾乎全部是轉口,佔98.8%,不會受到美國改變對香港的關稅制度所影響。但是,美國若修改與香港有關的出口管制和法規,可能會降低美國對香港的貿易順差,而美國對香港的順差是在所有貿易夥伴中最大的。
歐盟方面,可以說疫情已對各成員國造成重大衝擊。2020年首3個月,歐盟經濟增長按季下降2.6%,是自2009年以來的最大跌幅。隨著失業率繼續上升,消費需求看來難免會萎縮。由於汽車工業和其他製造行業的工廠停工,歐盟各地的生產損失對香港的出口不利,其中零部件的需求明顯會減弱。歐盟許多國家實施旅行禁令和社交距離措施,預料消費者對季節性商品,例如服裝和時尚配飾的需求將會下降,使香港對該地區的出口蒙上陰影。
同時,日本GDP增長在2019年第四季為‑6.4%,2020第一季為‑3.4%,連續兩季出現負增長,陷入技術性衰退。具體而言,由於消費情緒低迷,私人消費大減,而中國內地的供應鏈中斷已影響到日本眾多製造商,尤其是依賴中間產品的電子和汽車工業。原訂今年舉行的東京奧運會延期到明年,紀念品也要推遲發售,相關的消費需求和採購活動勢將延後12個月,影響今年下半年香港對該國的出口前景。
中國內地方面,經濟受到疫情沉重打擊,2020年第一季GDP收縮6.8%。儘管如此,隨著封城措施逐步解除並陸續復工,工業生產和固定投資等一些重要指標在4月份出現回升跡象。鑒於疫情防控較成功,比起其他市場,中國內地似乎是香港出口更有希望的市場,尤以香港消費品出口為然。內地政府以推動消費作為刺激並再平衡經濟的主要手段,這種策略應對香港消費品出口帶來支持。
在亞洲其他地區,由於疫情造成的經濟影響,預料東盟各經濟體在2020年整體的增速會放緩。鑒於多個成員國的出口表現欠佳,私人投資可能受到抑制。然而,由於疫情和中美貿易關係持續緊張令供應鏈出現重組壓力,外商直接投資流入仍會比較強勁。這種趨勢可能導致機械設備和零部件的貿易增加。此外,《香港—東盟自由貿易協定》逐步落實,也會加強香港的區內貿易。
主要風險:疫情與保護主義升温
毋庸諱言,疫情仍然是香港出口前景的最大單一威脅。最新的香港貿發局出口指數顯示,由於受疫情持續影響,有97.5%出口商的業務受損。
雖然在某些國家,感染新冠肺炎的新病例正在減少,多國政府也開始取消限制措施,不過世界衛生組織警告全球疫情遠未趨於穩定,並強調爆發第二波甚至第三波感染的風險仍高。疫情所引起的全球供應鏈中斷以及貿易保護主義升溫等問題令人擔憂,必然促使一些公司重新考慮其採購安排,包括將生產設施遷回本國,有些國家的政府就倡導這一政策,特別是美國和日本。儘管全球供應鏈要進行重大重組可能需要不少時日,但是多元化採購壓力(尤其是從內地轉移至其他地方)可能在短期內令出口形勢更趨不明朗。
事實上,儘管美中兩國於今年1月15日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可是雙方的緊張關係看來不大可能緩和,尤其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香港地位以及美國將於11月舉行總統大選等問題的影響。
香港出口商備受挑戰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經濟衰退將持續多久、影響多深,現在尚不可知,加上貿易保護主義一直以來的威脅,香港的出口前景在2020年下半年肯定充滿挑戰。有鑒於此,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已修訂2020年香港出口表現的預測,從‑2%下調至‑10%。這是自2009年以來最悲觀的預測,當年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出口大跌12.6%。修訂預測的原因之一,是考慮到最新的香港貿發局出口指數調查結果。該項調查顯示,82%出口商預期2020年的銷售額比上年下跌10%或以上。同時,約65%調查受訪者表明,他們仍然擔心疫情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相比之下,幾乎沒有跡象顯示服裝出口商有類似的意外驚喜。事實上,生產設施不斷遷移到南亞和東南亞,加上消費需求低迷,使香港服裝出口商處境維艱。另外,就疫情對產品潮流的影響而言,隨著人們尋找適合長時間留在家中所穿著的服裝,舒適、多功能的運動休閑服裝也有更大需求。
玩具業的情況也令人難以放心。整體而言,香港玩具出口顯然已失去動力,在今年餘下時間內可能呈下降走勢。除疫情和貿易關稅問題外,另一特別現象是網上和手機遊戲日益普及,這種趨勢可能導致視頻遊戲的購買量下降。更有甚者,香港玩具企業的業務大部分屬離岸貿易,貨物大多不經香港付運,因此香港出口統計數字未能全面反映業界實況。
相對而言,傳統鐘錶屬非必要開支,疫情已導致全球需求大減。然而,具有健康監測功能的穿戴式科技產品和智能手錶的需求增加,勢將成為香港手錶出口的主要增長動力,對上述情況多少有所緩解。
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也難免會對2020年香港的珠寶首飾出口構成沉重壓力。事實上,隨著疫情擴散,珠寶首飾的需求已大幅下滑,尤以高檔產品為然。不過,在時尚首飾、設計師作品以及供婚禮/特殊場合佩戴的珠寶方面,疫情對購買意慾的影響可能稍為輕微。
【2020年6月16日 資料來源:香港貿易發展局《Research經貿研究》 作者:曾詩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