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關今日(11日)發布公告,指出從9月25日開始,由香港出口至美國的貨品,必須標明來源地是「中國」。
據美國總統於7月14日簽署的「美國正常化」行政命令,有鑑於美國認定「香港不再享有高度自治,因此不再保證繼續享有與中國不同的特殊待遇」。由香港製造入口至美國的產品將不能再貼出「香港製造」標籤,須表明來源地為中國。
美國會給予產品製造商由通報即日起45日緩衝期,即此措施會從9月25日正式實施。

就今次美國海關安排,《香港01》向中華廠商會會長吳宏斌查詢,他認為,目前香港出口至美國貨品佔香港整體出口不足1%,對出口業的影響非常輕微,措施主要造成心理因素影響,令市場比較擔心中美貿易摩擦將更趨不明朗。不過,中美貿易戰已持續2年多,只做美國單一市場的港商早已著手轉移廠房;而美國市場銷售佔比不大的港商,也做了兩手準備,故無需過份憂慮。
吳宏斌估計未來香港製造產品會以本土市場為主,僅有少數產品出口外銷,而海外市場對香港製造商品較有信心,即使不做美國市場,香港產品在內地及東南亞都有一定口碑。他續道自己最為擔心是美國對中國禁運,皆因有90%港商在內地設廠,並製造產品銷往全球,美國也是其中之一的市場,若然美國推出禁運措施,才會有較大影響。
貿發局:影響可控 市場無需過份擔憂

貿發局環球市場助理首席經濟師陳永健估計,措施將會影響所有香港本土出品產品,主要是珠寶業及電子、電器業產品,約佔香港去年整體出口的0.1%,因此影響是在可控範圍內。而市場最為關注美國會否對香港本土出口產品徵收如同內地出口貨品的關稅;香港會否被徵收現時只適用於內地製造產品的反傾銷、反補貼關稅,不過,暫時未知措施的實際操作情況,需要等待美國貿易代表處及美國商務部作更多補充。
陳永健覺得市場暫時未需要過份擔憂,因為上述措施只適用於香港出口至美國,經美國出口至歐盟、日本及東盟等關稅區,暫時不受影響。除非多個國家跟隨取消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否則只影響香港出口至美國產品,惟若然美國把制裁拓大至企業、金融服務業層面,影響則難以估計。
商業資料通告 -《 美國:有關香港製造的貨品的原產地標記規定》: https://www.tid.gov.hk/tc_chi/aboutus/tradecircular/cic/americas/2020/ci6232020.html
商業資料通告 -《 美國:有關香港貨品標記的指引》:https://www.tid.gov.hk/tc_chi/aboutus/tradecircular/cic/americas/2020/ci6262020.html
美國海關公告原文:Country of Origin Marking of Products of Hong Kong
【圖片來源:香港01及澳門力報】
【2020年8月11日 資料來源:《香港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