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出口風險提示
疫情反彈,美國大選,歐美主要國家的宗教節日將至……2020年的最後兩個月,風險不確定性與機遇並存!
出口企業應緊密關注出口交易中的 “不安全因素”:
1.出現逾期異動
對於近期已出現逾期/拖欠的買方,需考慮其庫存壓力(如貨物熱銷則不應拖欠貨款),建議謹慎年末賒銷發貨。
2.注意“弱買方/看不清買方”的抗風險能力
對於已呈現虧損或經營困難的買方,以及財務不透明的買方,建議謹慎交易,合理控制應收賬款敞口。
3.注意國別風險異動
如買方所在國別/地區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經濟下滑、匯率波動較大、大選結果導致不確定性加大等),則需及時關注國別動態,做好謹慎避險安排,隨時調整出運計畫。
正所謂“留得青山,贏得未來”,年末複雜的國際形勢與雙節銷售旺季疊加,為出口企業出了一張“期末考卷”:如何為明年安全運營贏得機遇,年底收官的風險管控須加大分析研判。
下文摘取權威機構對全球主要經濟形勢預測,供出口企業研判局勢參考。
綜述
● IMF——全球經濟展望負增長-4.4%;
● 全球疫情——總病例持續攀升,部分國別進入第二輪疫情高峰,經濟活動受到抑制。

資料來源:ECDC
● 標普——繼續調低對亞太地區的本年經濟預期,預計2020年亞太地區GDP萎縮2%(主要由於印度預期的大幅下降),附標普對主要國別地區的信用違約率評級變化;
● 穆迪——受第二波疫情抑制,歐洲經濟復蘇步伐放緩。
01 IMF:全球經濟展望負增長4.4%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10月全球經濟展望更新,預計2020年全球GDP增長率為-4.4%。
IMF表示,2020年全球經濟將嚴重衰退,但與6月時的預測相比程度有所緩和,主要原因為:大型發達經濟體第二季度的GDP負增長程度不如預期嚴重;中國經濟復蘇強於預期;有跡象顯示三季度復蘇步伐加快。各國為應對疫情迅速推出大規模財政、貨幣和監管措施,維持家庭可支配收入,保障企業現金流,支持信貸供給,對經濟的恢復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目前許多經濟體的公共債務水準不斷上升,IMF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將增長5.2%,與此同時,到2021年底,發達經濟體的國債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將達到125%,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國債占比也將達到65%。IMF建議各國政府保持一定程度的寬鬆政策,同時輔以防止中期金融風險積聚的措施。

資訊來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02 標普:亞太地區預期萎縮加大
10月29日,標普全球評級公司發佈亞太地區10月月報。報告中指出,隨著救濟措施的減少和信貸衝動的減弱,COVID-19所導致的真正經濟成本開始出現。標普預計2020年亞太地區GDP將萎縮2%,明年反彈增長7%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標普將今年的亞太地區經濟增長率從-1.3%降至-2%,主要是因為中國的恢復與發展趨勢被印度的大幅下降和其他地區的下降所抵消。
同時,標普還公佈了亞洲國別/地區信用違約率評級,以及亞洲發達經濟體與發展中經濟體的市場違約趨勢的信號概率。



資訊來源:S&P Global Ratings
03 穆迪:受第二波疫情抑制 歐洲經濟復蘇步伐放緩
10月28日,穆迪發佈報告顯示,儘管近日因新冠病毒死亡人數呈現上升趨勢,但並沒有導致歐洲五大經濟體復蘇逆轉,歐洲的工業生產已穩定在正常偏低的水準,消費正接近長期平均水準,人們對於傳染的恐懼也在趨於穩定。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政府仍保持積極的政策扶持,但一些國家的失業率已經開始上升。並且隨著第二波疫情到來,經濟活動繼續受到抑制,更多的就業機會將消失。

消費者信心主要是消費者對12個月後整體經濟前景的看法。目前,消費者信心保持一個低迷但穩定的態勢。

資訊來源:Moody’s
相關建議
目前主要國際機構均在對疫情反彈對經濟的影響,以及當前各大經濟體經濟政策的剩餘空間進行評估和展望。若疫情無法儘快得到控制,全球風險將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
隨著疫情反彈,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大,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建議出口企業加大風險防範底線思維,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充分準備。
本文部分內容資訊來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標準普爾評級(S&P Global Ratings)、Moody’s官網等,轉載請注明來源。
【本文由中國信保廣東分公司整編自如下文章,僅供參考,不代表中信部及本商會觀點。轉載敬請注明來源。】